0507.jpg
今年跑界最大盛事,就是全馬成績破二。這件事則是跟這雙鞋有關~~~

我的上一雙NIKE跑鞋是NIKE FLYKNIT LUNAR 1,當時領教到這雙鞋跑沒兩下就崩潰的鞋底,我很快的就轉到Boost的懷抱去了。在經過了這麼多年,又重新回到NIKE的懷抱,還一次買兩雙。

 0516.jpg

左邊就是官方售價4900的Fly 3,右邊則是售價高達9400的next%。(我入手的價格比定價低啦,哈哈)
很明顯的,在鞋尖上兩者的構型略有差別,next%更符合人提工學的樣子。之所以說這樣,是每個人的姿勢都不同,大量販賣的跑鞋很難真正的針對個人做設計。

0520.jpg0523.jpg
在鞋面上,next%採用Vaporweave的材質,非常輕薄。所以下雨的時候不會吸水,能夠在艱難的天氣下持續飛奔。而鞋舌的設計也是傳統的一片式,和鞋帶的的設計採用不對稱的設計。

0519.jpg0524.jpg

Fly 3的鞋舌就是採鞋套的設計,整個包覆住腳背。好處是不需調整鞋舌的位置,但壞處是重量較重。

0508.jpg

next%在腳後跟的位置,支撐非常的少,想說能夠穿這雙的肌力有一定的程度。但是還是外加了一塊海綿一樣的東西來保護阿基里斯腱。

0521.jpg
Fly 3也有類似的設計,但沒有那麼極端。該有的收邊還是都有做。相較之下next%就真相是一台工廠賽車。

0510.jpg
鞋底部分,兩雙鞋的構型基本上是一樣的,next%在前端為了偷輕,讓ZoomX材質外露出來。

0518.jpg
這是Fly3的鞋底

0511.jpg
放在一起比較,基本的構型可說是一樣的,只是next%優化了!

0512.jpg
後跟方面,next%的尾巴更尖更翹,Fly3就比較緩和一點。

0517.jpg
很明顯的,這兩雙鞋的底部耐磨度都不是主要訴求,Fly3跑完兩場半馬,後跟就變成這樣了。

0525.jpg

0526.jpg
這兩雙鞋的中底是這兩雙鞋的科技重點。
首先,這兩雙鞋中底都崁入了全掌型碳纖維板。這塊板子能夠在你以腳掌落地的時候,對腳跟產生反彈的作用力。感覺好像這鞋會反彈,幫助你抬腿一樣。

Next%和Fly 3鞋底碳纖維板構造是一樣的,但是中底的材質卻是不同。Fly 3採用的是React泡棉,Next%則是Nike著名的ZoomX材質。實際穿著,ZoomX質輕,反彈的力量更強,搭配碳板回彈的感覺更為強烈。

這段期間,用Fly 3跑了兩場半馬和一場全馬,Next%跑了10公里的間歇跑。兩雙鞋在回彈的感覺上都相當強烈,而Next%更是輕又會彈。穿上去之後,感覺你無法以較慢的速度跑步。某種程度上,這並不是好事,尤其對於新手跑者,肌力還不夠就被這鞋帶著跑,很容易受傷。尤其這兩雙都是以厚底著名,初次穿很像採高蹺,腳踝不穩定的人也很容易受傷。

另外,由於中底內崁碳板,中底的質地是軟中帶硬的,也有跑者反映有引發足底筋膜炎的情形。

講了這麼多看似缺點,但如果你是長期訓練的老手,Fly 3適合一般比賽穿著,而Next%則是要全部梭哈,不顧一切追求PB的時候就靠它了。

話說NIKE真是很會行銷的公司。
今年一下子推出四雙專業跑鞋,從pegasus 36、pegasus turbo 這兩雙主打日常訓練的鞋款,到這次介紹的Fly 3和next%主攻競賽鞋款,都有打中許多跑者的心。再加上沸沸揚揚的破2計畫,更是將他們家的鞋款在眾多跑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說實話,能夠持續訓練的跑者,在時間與體力上已經下了很多功夫,在購買力方面如果真有一雙有幫助成績的鞋款,多半不會手軟。所以這也造就各大馬賽場上Next%滿天飛的情形。

其次,Fly 3和next%打破以往競賽鞋款輕薄鞋底的概念,改以厚底為基礎。我想這也會改變跑鞋設計的生態。

以往薄底的鞋款多半有些適應期,但是我覺得Fly 3和next%將這個適應期縮得很短,甚至許多人第一次穿就是上場比賽。

明年應該還有更輕更彈又更貴的鞋款問世,讓我們一起期待。

 

arrow
arrow

    衛斯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