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F1也要回來了!!!經過漫長的暑假,本周將來到F1的傳奇賽道Spa-Francorchamps。
今年賽季已經過半,精彩程度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精采一季,理由為何?讓我們看下去...
1.更多的超車鏡頭
看賽車是在看什麼?除了撞車之外不就是在看彼此激鬥的超車鏡頭嗎。當工程師不眠不休的將空氣力學發揮到極致,超車顯得益加困難。根據cliptheapex.com網站的統計,在2008年15場乾地比賽中共有156次超越-平均一場10.5次。但在去年(2011),隨著KERS和DRS的使用,在乾地比賽中共有945次超越,其中126次就發生在土耳其站。而新的濕地比賽超車次數記錄則發生在去年的加拿大站(還記得記得去年天殺的加拿大站搞了多久嗎!)。更多的超車代表更好看的比賽,這幾年FIA在這方面的確是做得不錯。
2.激烈的競爭
從來沒有一個賽季像今年一樣,彼此間這麼的接近。舉個例子來說,在Monte Carlo ,Sergio Pérez在排位的時候因為更換變速箱而必須從最後起跑,通常這種狀況多半求完賽就好了,但是在比賽中他做出1 min 17.25secs的單圈,而頭車的單圈則在1 min 19~20 secs間(在F1當中很快就可追上前車)。更厲害的事在中國站的排位賽中,Mark Webber在Q2做出最好的成績,而他的隊友Vettel僅落後他0.3 secs,但沒辦法進入到Q3。因為Q3前十名的差距在0.28 secs。
3.Pirelli的輪胎為賽事加料
造成前面那個理由的原因主要是Pirelli的輪胎。今年Pirelli的輪胎很難掌握,在不同的場地不同的車輛、溫度下性能都出現巨大的差異。沒有一家車隊能夠誠實的的說們能夠完全掌握輪胎。好的輪胎管理策略就成了贏得比賽的關鍵。
4.六個世界冠軍同場競技
江山代有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F1還沒有百年,但每個時期都有獨領風騷的人物。Niki Lauda、Alain Prost、Ayrton Senna、Michael Schumacher都是統治某個時期的主宰,但是如今在場上我們可以同時看到:
Michael Schumacher 七屆世界冠軍
Fernando Alonso 二屆世界冠軍
Sebastian Vettel 二屆世界冠軍
Kimi Raikkonen、Lewis Hamilton、Jenson Button 都各有一個世界冠軍
在F1史上,從來沒有這麼多世界冠軍一同在場上競技。
5.新手嶄露頭角
不管哪種比賽,某一隊或個人連續狂勝,孤獨求敗的結果就是慢慢流失觀眾。Ferrari和 Schumacher在前幾年就是這樣。FIA記取教訓不要再讓這樣的事發生,經過幾年調整逐漸顯現成效。
今年的西班牙站,去年才加入F1的菜鳥Pastor Maldonado拿下Williams車隊睽違七年半的冠軍分站冠軍。Sergio Pérez在馬來西亞拿到第二,加拿大拿到第三。今年初登場的法國小將Romain Grosjean更是在巴林、加拿大及匈牙利站上頒獎台。新面孔站上頒獎台也讓比賽的期待性加強。
6.更好的賽事報導
今年的轉播由Sky 電視台(全年)與BBC(部分場次)負責。HD畫質的轉播加上5.1杜比音效以及GPS driver trackers等新科技的使用讓觀眾有全新的體驗。
7.更多比賽場次
Bernie Ecclestone 曾說一年比賽場次不會超過16場,但是2012賽季已經來到20場比賽了。這幾年F1積極朝亞洲拓展,之前加入的新加玻及阿布達比及去年才加入的韓國與印度。今年更要在美洲插旗,11月就要在德州奧斯丁舉辦US GP。未來Bernie還想在New York辦街道賽,俄羅斯將在2014年加入F1,阿根廷、墨西哥也計畫要回到F1的分站行列。Bernie一直試圖讓F1走出歐洲而更國際化,未來在歐洲除了傳統的Silverstone、Monza、Spa、Monaco之外,逐漸減少歐陸地區的分站是未來的趨勢。
8.更多與車手的互動
很多人會懷念以前的日子,我們可以自由的走進paddock和車手擦肩而過,而不是只有在車手記者會的時候才可以見到他們。但是科技時代有許多媒體可以拉近車手與車迷間的距離,像是Twitter。車隊和車手也利用各種論壇與車迷互動,車迷可以上這些網站去問問題,車手常常會親自回答這些疑問。
9.主流的F1電影
說真的,我看過的賽車電影都很爛。在亞洲方面,和摩托車有關的電影還算令人印象深刻,早期有再見阿郎、烈火戰車(嘖嘖嘖,我年紀好像很大了),但印象深刻的裡面的感情糾葛,賽車只是配菜。至於四輪的片子,我覺得常常拍的不知所云(最近看了部賽車傳奇,我只能說…),至於那個東京甩尾和玩命關頭系列,我壓根不認為他是賽車電影(他只是混淆賽車和飆車的煙霧彈)。和F1比較有關的就是席維斯史特龍主演的中譯生死極速裡面隨然講的是Indy car但出現坐輪椅的老頭與剛出道的帥哥車手(在影射Frank Williams與Jenson Button,看得出一點F1的影子。但是,環球影業以類似紀錄片的手法推出&rdquo車神洗拿”獲得一致的好評。我第一次看的實都快哭了,這是一部真正在講的電影。F1的恩怨情仇、FIA的陰險政治,都在這裡呈現出來。
10.安全性更高
上一次F1發生車手死亡事故是在1994年的Imola,Roland Ratzenberger與Aytron Senna身故。但這是18年前的事情了,這期間碳纖維車體的發展使得Kubica在2007的加拿大站,在遭遇這麼嚴重的撞擊還能夠保住生命。從來沒有一個時期像今天的F1如此安全,HANS的導入、加強側邊撞擊保護等措施都大幅提升車手的安全。但不可否認的,開放座艙的F1賽車還是有風險。2009年在匈牙利站,Barrichello的賽車掉下來的螺帽擊中Massa的安全帽,造成Massa的受傷。FIA已經著手在研究加一個座艙罩來保護車手的可能性。
11.健全的排位
目前F1可容許26台車一起跑,而目前的12之車隊及24台賽車也運作得很好。由其是對新加入的車隊(Caterham、Marussia及HRT)而言,更公平的條件讓她們與前面的車隊差距更近。這幾年引擎研發的凍結與節制預算的政策縮短車隊間實力的差距。這讓我想起以前的苦情花Minardi車隊,要是能夠撐到今天,我相信一定能有一番作為吧。
12.運動先於政治
F1是一項充滿政治的運動。還記得2007年的間諜門事件,McLaren被FIA罰款一億美金,當時就被影射這是Max Mosley(當時為FIA主席)與Ron Dennis(當時為McLaren車隊經理)之間的鬥爭。
現在 Jean Todt當FIA主席的時期,這類的狀況逐漸消失。在今年在研擬新的協和協議以及F1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時候,就說沒有什麼是隱藏在檯面下的。雖然F1老大哥Bernie Ecclestone還在位子上,你想要F1多不政治是相當的困難,但是現在的確是比以前來的好。
(摘譯自F1 Racing 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