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naImola1    

1994年的五月一日,在一個以Ferrari為命名的賽道,以地名來說叫Imola
有一位賽車手以時速310公里衝出賽道,撞上護欄。後來發現,他衝出賽道撞上護欄的瞬間速度達到時速218公里。

當然,這位車手身受重傷而死亡,震驚了世界。他就是一代車神Ayrton Senna。從他以後到今天再也沒有F1車手在場上死亡。

Senna死後,這些年來賽事主管單位FIA以及賽道管理者都在賽車安全上做了許多努力。

Imola賽道來說,大家可以看到在1995年之後增加了四處減速彎,避免大角度彎角車速過快,發生意外之後的嚴重後果。

525px-GrandPrix_Circuit_San_Marino_Changes_svg  

在賽車及防護裝備上,車身防撞的要求以及HANS的導入,每一年在賽例規定當中都增加了對車手安全的新規定,其目的都在維護車手的安全。

scrp_0609_01_z+HANS_device+crash_test  

 

7 1日在龍潭賽車場的TSRRC比賽中就發生了嚴中的意外,很不幸的造成了一位車手的身亡。這件事也對台灣的賽車界(尤其是二輪賽事)造成了震撼。本地的賽事主關機關中華賽車會針對此事做出聲明。

中華賽車會聲明
對照國外在發生事故後持續對賽道設計、車手防護等面向作的努力與研究。(我知道二輪和四輪賽事在風險度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同為摩托運動其本質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我們的中華賽車會感覺好像一句"賽車運動意外難免",似乎就對整個事件下了結語。

其實仔細看一下中華賽車會對這件遺憾的事情的說明,就可發現。

黃姓車手是因為衝出賽道之後,擦撞輪胎牆又彈回賽道。

我想事情如果停在這裡,這位選手大概也只是以骨折收場。致命的關鍵在於彈回賽道後又被後方來車撞擊,我想這才是造成嚴重後果的關鍵。

所以若是這位選手沒有彈回賽道,喪失生命的機會就會小很多。

下面是珠海賽車場的賽道圖。

20120329034018181  
黃色部分是所謂的緩衝區,它設計在每個彎角賽車有可能衝出賽道的方向,這區域是由許多有點像浮石
(不確定),質量很輕的石子所組成。(我為什麼知道,因為實際摔過!)

當賽車衝出跑道的時候,這區域可以減緩賽車及車手的速度。而緩衝區後方才是輪胎牆,這樣的設計當車手摔出賽道要彈回來的機會微乎其微。

 

讓我們看一下龍潭賽車場的路線圖,老實說我看不太出來那裏是緩衝區,哪裡又是輪胎牆。實際跑過之後更是對其路面品質感到憂心。

LTNS  

 

的確,賽車是具高度危險性的運動。但是請讓大家冒有意義的風險,而盡一切可能排除可以預知風險。

賽事主管單位的責任就是要把各項危險盡一切可能的減到最低,而不是一句意外難免就可以讓自己良心比較過得去。

中華賽車會,請加油!請讓年輕生命的消逝,變得更有意義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衛斯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